一、適用范圍
該標準適用于各類醫用縫合針彈性韌性測試的儀器設備,旨在確保測試結果準確、可靠,滿足醫用縫合針在臨床使用中的質量要求。
二、技術參數
1. 力值測量范圍:需涵蓋常見縫合針測試所需力值,一般應從0.1N到至少20N,以適應不同規格、材質縫合針的彈性韌性測試。力值測量誤差應控制在±1%以內,確保測量精度。
2. 位移測量精度:能夠精確測量縫合針受力時的變形位移,精度應達到±0.01mm,以準確獲取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數據。
3. 加載速度:具備可調節加載速度功能,范圍通常在1 - 50mm/min,以模擬不同的實際使用受力情況。速度控制精度應在設定值的±5%以內。
三、儀器結構與性能
1. 加載裝置:應能夠提供穩定、均勻的軸向加載力,確保力的施加方向與縫合針軸線重合,避免產生側向力干擾測試結果。加載裝置的剛性應足夠高,在最大測試力下自身變形不超過0.05mm。
2. 測力傳感器:采用高精度測力傳感器,具備良好的線性度和重復性。傳感器應定期校準,校準周期不超過一年,校準誤差不得超過規定的力值測量誤差范圍。
3. 位移測量裝置:采用高精度位移傳感器,如光柵尺等,確保位移測量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位移測量裝置同樣需定期校準,校準周期與測力傳感器一致。
4. 數據采集與處理系統:能實時采集力值和位移數據,并自動繪制力 - 位移曲線。具備數據存儲、分析功能,可計算彈性模量、屈服力、最大斷裂力等關鍵參數,數據處理結果的誤差應在合理范圍內。
四、測試環境要求
1. 溫度:測試應在相對穩定的溫度環境下進行,一般推薦溫度范圍為23℃ ± 2℃,以避免溫度變化對縫合針材料性能產生影響。
2. 濕度:相對濕度應控制在40% - 60%,防止濕度過高導致縫合針生銹或材料性能改變,影響測試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