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準備工作
- 接通測試儀電源,打開儀器開關,等待儀器自檢完成。自檢過程中,觀察儀器顯示屏上各項參數是否顯示正常,若有異常提示,需先排除故障。
- 根據待測試縫合針的規格,選擇合適的夾具。夾具的選擇要確保能牢固夾住縫合針,且不會對其造成額外損傷影響測試結果。將夾具安裝到測試儀的相應位置,并進行緊固。
- 清潔夾具表面,去除可能附著的灰塵、雜質等,保證夾具與縫合針良好接觸。
2. 參數設置
- 在儀器操作界面上,設定測試所需的參數。一般需設置測試行程,即縫合針在測試過程中彎曲的最大距離,該數值依據相關標準或實際需求確定。
- 設置加載速率,也就是施加外力使縫合針彎曲的速度,不同規格的縫合針可能對應不同的加載速率要求,需準確設定。
- 確定測試次數,為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通常要進行多次重復測試,一般設置為3 - 5次。
3. 樣品測試
- 取一根待測試的縫合針,小心地將其一端固定在夾具中,確保安裝牢固且縫合針處于自然伸直狀態。
- 在儀器操作界面上點擊“開始測試”按鈕,儀器開始按照設定的參數對縫合針施加外力,使其逐漸彎曲。過程中密切觀察顯示屏上實時顯示的力值、位移等數據變化。
- 當達到設定的測試行程后,儀器自動停止施加外力,并記錄此時的相關數據,包括最大彎曲力、彈性恢復量等,這些數據反映了縫合針的彈性韌性性能。
- 取下已測試的縫合針,觀察其外觀是否有明顯變形、斷裂等情況,并做好記錄。然后按照同樣的方法對其余樣品進行測試。
4. 結果分析與處理
- 測試完成后,儀器會自動計算并顯示多次測試數據的平均值、標準差等統計結果。仔細查看這些數據,評估縫合針的彈性韌性是否符合預期標準或要求。
- 若需要,可以將測試數據導出,保存為合適的文件格式,如Excel表格,以便進一步分析或生成測試報告。
5. 結束工作
- 測試工作結束后,關閉儀器電源,卸下夾具,并妥善保管。清理儀器表面及工作臺上的雜物,保持儀器及工作環境的整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