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校準環境
校準應在溫度為(23 ± 5)℃,相對濕度為(45% - 75%)的環境條件下進行。
二、校準所需設備
1. 標準測力儀:其準確度等級應高于被校準測試儀的準確度等級,且測量范圍應覆蓋被校準測試儀的測量范圍。
2. 校準夾具:用于固定注射針和連接標準測力儀與測試儀。
三、外觀檢查
1. 觀察測試儀外觀應無明顯損壞、變形,各部件連接牢固,顯示屏清晰,按鍵操作正常。
2. 檢查測試儀的標識,包括型號、規格、編號等應清晰、準確。
四、校準步驟
1. 零點校準
- 將測試儀開機預熱15分鐘,確保儀器穩定。
- 在未安裝注射針及無外力作用下,按下“清零”鍵,使測試儀顯示值為零。若顯示值不為零,記錄此時的偏差值,并在校準結果中進行修正。
2. 示值校準
- 選取至少3個不同量程點進行校準,如量程的20%、50%、80%。
- 將標準測力儀與校準夾具連接,再把注射針固定在夾具上,使針尖與標準測力儀的加載頭對準。
- 緩慢施加力,使測試儀和標準測力儀同步受力,當測試儀顯示接近選定的校準點時,停止施力,記錄測試儀顯示值$F_{i}$和標準測力儀的示值$F_{si}$。
- 重復上述步驟,對每個校準點進行至少3次測量,取平均值。計算每個校準點的示值誤差$\Delta F_{i} = \overline{F_{i}} - \overline{F_{si}}$,其中$\overline{F_{i}}$為測試儀測量平均值,$\overline{F_{si}}$為標準測力儀測量平均值。
3. 回程誤差校準
- 在完成示值校準后,從最大校準點開始,緩慢卸力至零點,記錄測試儀在卸力過程中與示值校準點對應的顯示值$F_{ji}$。
- 計算每個校準點的回程誤差$\delta F_{i} = \vert\overline{F_{i}} - \overline{F_{ji}}\vert$,其中$\overline{F_{ji}}$為卸力過程中測試儀測量平均值。
五、校準結果判定
1. 示值誤差應不超過測試儀規定的最大允許誤差。
2. 回程誤差應不超過測試儀規定的最大允許回程誤差。若校準結果符合上述要求,則判定測試儀校準合格,否則判定為不合格。
六、校準周期
建議校準周期為一年,若測試儀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異常或對測量結果有懷疑時,應及時進行校準。